BWIN体育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个别化教育助力特需学生融合成长

  BWIN体育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一直重视融合教育工作,学校先后成功申报南通市基础教育内涵项目,通过南通市融合教育四星级学校的认定,成为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学校,并接受江苏省特教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专家组调研BWIN体育。

  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位于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万亩良田,西傍1500亩水面的上湖,南依南通理工学院分部,北毗南海大道,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校于2015年正式启用,是海安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因湖而名,因水而灵,立足“上湖”建构自己的学校文化,学校确立校训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学校旨在培养学生上善的品格,成就上善的修养,让他们从“水”文化中汲取营养,芬芳心灵,学“上善”之道,做“厚德”之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76人,学生1598人。

  学校一直重视融合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创设促进普通学生与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每幢教学楼都设有无障碍通道,全体师生均以正常的心态、无痕的方式对待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为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创客中心,以及多种专用功能性教室,并为相应障碍类别的学生配备专业康复设备。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BWIN体育。学校制定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融合教育资源教研组,聘请师德高尚、富有实践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融合教育工作,组织他们参加融合教育各级各类培训,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融合教育理论,全面了解融合教育最新动态,指导他们走近学生,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特需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对特需儿童开展情感训练、体感康复、音乐、美术、语言的教学指导,保障特需儿童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推行全面家访,实现家访全覆盖,向家长普及融合教育理念。学校配合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与相关专业团队对特殊学生进行评估、诊断、分析,合理安排特殊需要学生的就学方式,向特殊学生家长提供服务清单,保证有特殊需要学生最大程度融入普通教育BWIN体育,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并集体审议通过特殊需要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落实一人一案。

  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平台,深入开展跨学段融合教育,打通小初衔接,组织小学部、初中部的老师一同参加教研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展“我为祖国妈妈庆生”“我为长辈做件事”“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最美上善学子”“我们的节日·春节”“迎佳节,闹元宵”等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促进融合教育落地生根。学校每学期对特殊需要学生家长至少开展一次融合教育满意度调查,根据家长提供的宝贵意见及时完善学校工作方案,确保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稳妥开展。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在2021年12月接受了省特教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专家组的调研。紧接着BWIN体育,在2022年6月,学校成功申报了南通市基础教育内涵项目,即《个别化教育助力融合成长》项目。同年12月,学校荣获南通市融合教育四星级学校的认定。在2022年8月,学校加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学校。

  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随着《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并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一直重视融合教育工作,树立“融合教育是一场向上向善的修行”的理念,本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将融合教育贯通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研活动、心理辅导、社团活动等方面打破学段壁垒,探索适切教育,寻求和合共生。本学期伊始,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对全校1598名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通过排查发现,学校目前共有特殊儿童八名:1名视力残疾,3名听力残疾,4名智力残疾。外来务工子女达到857人,占总人数的54.1%。学校目前有行为异常儿童12人(包含两名自闭症儿童和两名躁狂症儿童),心理异常儿童18人。在学生情况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尊重多样、拒绝歧视、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为促进每一个学生高质量发展,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大量特殊家庭子女的积聚与进入,给学校造成学生情况复杂多变的现状,也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特殊学生学业质量现状、特殊学生习惯养成现状、特殊学生小初学段衔接、特殊学生家庭环境、特殊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特殊学生家长的教育期待均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给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寻求解决之法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设标准化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二是建设融合教育文化园地;三是推进小初学段融合,发挥九年一贯制优势;四是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打造融合教育课堂。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整体发力,切实推行个别化教育,促进融合教育更好地开展。

  实施融合教育,有利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培养普通学生健全人格、珍爱生命、勇于担当等核心素养。为满足各类特殊学生的需要,设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可以弥补普通课堂教学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健康发展,并能在普通中小学里与普通学生一起顺利学习,正常地参与各项活动。根据规划,拟重点打造建有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可满足特教教学需要,主要用于以个别或小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辅导,以及相关的认知、情绪、社交发展方面的训练。同时进一步整合好现有的各个功能性教室,如木工坊、陶艺室、创客基地、理化生实验室等,将它们按照功能分区进行多间连片规划,形成以资源教室为核心的1+N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群,便于资源共享,让孩子们有专门的场所和设备进行个别化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里,除了配备参加过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教专职教师上岗培训的老师外,还拟聘请上级融合教育指导中心、特教学校、教育部门、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专家为指导导师,定期到学校进行个别化教育活动指导。

  要想让个别化教育得到有效实施,落实教育教学特殊关爱,融合教育文化的建设就必不可少,要让师生能时时受到融合教育文化的熏陶。为了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融合教育,融入融合教育,学校拟开辟专门的地方建设融合教育文化园地。园地里建设“融合文化长廊”和“融合展示舞台”,既介绍融合教育的起源、发展、事件、人物等,也给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对于那些受到特别关注的孩子,他们的作品展示不仅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会激励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鼓励通过征文、演讲、主题班会、微视频等形式展示关爱帮扶优秀事迹,大力弘扬扶残济困、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利用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的优势,做好特殊学生小初学段融合,确保小升初无缝对接,降低其入学的流动性和不可控性,最终让他们“学得好、留得住”。从初中入学的学业素养基础、行为习惯要求回瞻六年级毕业学生,形成校本化的六年级毕业学生素养描述及七年级入学准备要求,并以此为基础,统筹规划小初衔接的目标和举措,从学生发展的完整性、系统性要求出发,打破义务教育小初两个阶段教育分割、分治的二元模式,积极探索并形成适用于特殊学生“过渡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小初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贯通·融合·协同”的小初衔接的机制。

  学校在走访的基础上,以班主任为首,资源教师辅助,对话筛选出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家长,向家长阐明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意义,并向家长提供服务清单。班主任着手收集签订了服务清单的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户口簿、残疾人证、监护人身份证、医学诊断证明BWIN体育、学籍证明等信息,填写《海安市特殊儿童生活教育诊断与评估表》,配合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与相关专业团队对特殊学生进行评估与诊断,召开IEP会议,集体审议制定出适合该生的长短期教育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制定适合该生的个别化教育课表,落实“一人一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大关爱帮扶力度,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与此同时,还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在确定品学兼优的学生轮流给予关心帮助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学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结对帮扶。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关注每一个”走向“特别关注这一个”,各任课教师都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一对一补偿教学计划”,做实、做细重点关注学生的差异化教学,深入推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立学课堂”,实施“立学课堂”中的“融合教育”。

  借助项目实施契机,学校拟组建项目建设小组,通过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对该项目进行专题介绍,让全体教师都了解、关心、支持该项目建设。该项目通过请进来的形式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就项目规划、技术培训、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学校项目组通过阶段培训会,帮助任课教师更全面地了解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更有效地做好特殊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工作。针对学校学生的复杂情况和年轻教师较多的情况,我们在日常进行了以老带新、结对帮扶、定期培训的措施。使得年轻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获得学生的基础状况,对症施策。同时,学校还定期召开妙招分享会。通过讲教育故事的模式,把教育教学中的小妙招进行分享。这些都可以帮助年轻老师尽快成长,也有助于他们快速积累经验。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家庭,我们积极联系社区,加大走访力度,全方位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从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角度,争取使我校的每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旨在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力,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通过个别化教育助力特需学生融合成长。学校拟达成以下两个目标:

  1.学校通过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一名特殊学生在互相尊重、包容的氛围中成长,接受适合的教育,锻炼自理和自立能力,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发挥自身的特长,自信、乐观、阳光地成长。

  2.学校在项目建设的实践中注重阶段工作的总结,不断丰富项目内涵,力争在实践中生成可供推广、起到辐射作用的操作经验及实施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